發展源起
EAP服務模式
更多訊息
「員工協助方案」(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,簡稱EAPs)源自美國,1875年匹茲堡海堡涅(Heinz)公司的Aggie Dunn小姐可能是首位被雇用的福利秘書。
1930年代,美國企業開始重視員工的酗酒問題,透過「職業戒酒方案」協助員工解決因酗酒而導致工作生產力下降、工安意外事故增加、人員出勤不穩定等問題。
1940至50年間,製造二次大戰武器的工廠藉「職場方案」協助員工處理輪值所產生的壓力,維持安全的工作條件、工作訓練及高生產率。1959年Persnall發展出「問題員工個案發現模式」,讓需要協助的員工能經由主管、家人的轉介,接受專業的服務;這正是「員工協助方案」的服務輸送及處理機制的觀念雛型。
1970年代起,「員工協助方案」取代了戒酒方案,服務範圍從初始的戒酒方案轉變為兼顧「工作」、「生活」、與「健康」層面的全方位服務方案,服務對象更包含員工及其家屬、主管、甚至整個組織,成為跨越員工關係與福利、工作安全、員工管理、與組織文化塑造功能的整合型服務方案。
 
國內有關EAPs的推動,起始於台灣松下電器公司於民國61年成立「Big Sister」制度,由公司內資深女性員工扮演主管與操作員的溝通橋樑,開啟國內員工服務的先端。
民國63年美國無線電公司(RCA)內部設立生活輔導組,辦理「溫馨家庭」制度,輔導住宿員工之生活與工作適應問題;民國65年東元電機公司成立「情橋」信箱;民國69年底中國石油公司根據內政部頒布「廠礦勞工輔導人員設置要點」規定,成立勞工輔導;民國71年迪吉多電腦公司設立諮商輔導室,聘請專業工作者提供員工心理輔導。自此之後陸續有企業在組織內部推動各種員工服務的活動,不過此時期多以「福利服務」與「勞工輔導」為重點。
政府於民國70年代著手推動勞工輔導制度,頒布「加強工廠青少年輔導工作要點」、「廠礦勞工輔導人員設置要點」等規定,並委託救國團「張老師」辦理、推展相關訓練,以「張老師」之服務模式協助各廠企培訓勞工輔導人員、設置員工輔導制度。
民國83年行政院勞委會運用工業社工理念與方法推展「員工協助方案」,分區辦理相關專業訓練、教育講座、企業經驗交流聯誼會…等,亦出版《員工協助方案工作手冊》,並於民國90年輔導新竹市生命線協會成立國內第一家員工協助方案服務中心(簡稱EAPC),藉以推動EAP的本土化經驗與模式。種種努力逐漸影響企業組織內的員工服務觀念與型態。
「員工協助方案」維繫了企業與員工的良性互動,更協助企業展現對員工人文關懷的一面。(請參閱EAP手冊)
本中心提供公司危機個案與緊急事件因應流程之諮詢服務,如:員工自殺案件諮詢、工安意外事件處理、勞資糾紛、職場刑事案件…等。
Copyright@2009 新竹市生命線協會. all rights reserved. Designed by 伊肯網頁設計
服務地點:新竹市30045集賢街3號 電話:03-5239995 傳真:03-5241892 E-mail:eapc@eapcenter.org